找到相关内容5759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台湾地区系列专题:台湾地区当前宗教立法的分析

    改善者,按其情节轻重,为下列之处分:”。处分的手段有三种,分别是一、解除法人代表、理事或监事之职务,二、停止第二十五条(遗产税及赠与税之减免)全部或一部分之适用;三、废止其登记或设立许可,并予解散。和...

    林本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5374085066.html
  • 宗教学研究概论

    利用国家行政手段对全国神社进行一元化的重新组合,给予神社财政上的支持和政治上的保护,规定信奉神道教、参拜神社为国民义务,从而使神道教以“超宗教”姿态凌驾于所有宗教之上,建立起带有强制性的“祭政一致”的...初期有一定发展的话,那么,在战时新兴宗教则发生了体制性、结构性的变化。它们面对咄咄逼人的法西斯统治,丧失了主张维护宗教自由的勇气和手段,曲意逢迎国策,扬弃自身传统教义,导致了一定程度的畸形变态,陷入“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015385415.html
  • 中国宗教财产权问题探讨

    以政策调整宗教财   产权是必需的,也是可行的;但是,在“实行依法治国”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里,应更注重以法律手段调整宗教财产权,将成熟可行的政策制度化、法律化。   (2)现行宗教财产所有权缺乏...

    刘子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021785449.html
  • 中国佛教的现代意义

    取得了空前的进步。当代人类在不断取得进步的同时,又拥有毁灭地球、毁灭自然的手段。人类社会的进步应归功于人类自身,人类社会的问题也出自人类自身,威胁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敌人也是人类自身。同时我们还应当...

    方立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022285458.html
  • 宁玛派与普贤法身之说——提交“普贤与中国文化”学术讨论会论文

    外境都是自心所为,而心性现为自然智慧,倘若离开这个自然智慧,再没有其他更好的法可求。心部的修炼过程虽同新派的大手印法有相似之处,但两者在具体的方法或手段上各不相同,如大手印是以心印境,心部则直观心性本空...

    尕藏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384885643.html
  • 契理契机与人间佛教的未来

    那样被认为是水火不相容的两个对立概念。   宗教在运用科学技术的成果作为自己发展的手段外,更重要的是,需要给宗教和科学重新划界,即科学的问题归科学,宗教的问题归宗教。科学不能解决人类的所有需求,同时...

    俞学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390285667.html
  • 人间佛教:大众化而非世俗化

    、销售迷信产品以吸引游客。   凡此以上种种,都将佛教一步步导入世俗化,当然这同时也是世俗化的一种表现。当佛教信仰成为社会经济中的竞争手段,佛教的神圣性也就丧失殆尽,从而导致佛教教化功能的衰退,受到...

    惟善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9120085785.html
  • 简论青藏高原文化

    保守思想在社会上占据主导地位,近代学校教育在青藏高原发展十分艰难。4、帝国主义的侵略不仅使高原民族饱受战争之苦,而且还通过不平等交换、挑拨民族关系、培植和支持祖国分裂主义分子等手段,破坏高原社会的稳定,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231786370.html
  • 唐代僧侣及其活动

    加以诛求之甚,庶民最后之手段,则为逃散。《唐会要》卷八十五《逃户》之条,宝应元年(七六二)四月之诏云: “近日以来,百姓逃散,至于户口十不半存。” 此种情形,实不限于宝应年间也。 ...

    小笠原宣秀原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13472386988.html
  • 晚唐五代洪州禅对儒、禅者之影响

    自由人”。怀海曾提出“割断两头句”的思想,即主张消除一切执著,如在参学中采取离开一切分别有无、肯定或否定的说话方式,并进而反对知解,泯灭一切有无知见,否认以语言文字作为认识的一种手段。一切的执著、染心...

    朴永焕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13493087052.html